哈飞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合并背后的故事水晶球
TUhjnbcbe - 2022/11/9 21:01:00

提起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不得不多说几句中国的证券机构。

中国金融体系建立之初的资本市场很不成熟,年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特区证券公司成立,到后来券商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

年万国证券由上海信托等10家股东筹资万元成立;

年脱胎于人行上海分行和交通银行的海通证券先后成立;

……

在年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多达33家,而在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证券业,万国证券掌门人管金生、申银证券掌门人阚治东、君安证券掌门人张国庆被称为“中国三大证券教父”。

但人性总是难测。

年管金生因为期货事件从万国证券辞职,年被判有期徒刑17年。随后申银证券合并了万国证券,成为当时最大的股份制证券公司。

年阚治东因为涉嫌违规操作(沪深交易所竞争,炒作陆家嘴股票),被令5年内不得从事金融和证券业务。年掌舵南方证券,无力回天(之前南方证券吸收了很多委托理财业务,并签订大量的保底合约),并操纵了哈飞股份获得牢狱之灾。

万国和申银是上海证券业的翘楚,则君安证券则是深圳证券业的代表,在管金生和阚治东落下历史帷幕的同时,张国庆则为当时唯一的教父级人物。除了和万科王石的争斗外,在后来考虑君安股权分配时,通过MBO(经营层回购股份方式)实现对企业控制权,然而事情败露,其以虚假注资和非法逃汇等罪名入狱。

年,原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通过新设合并、增资扩股组建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而年由君安旧部组成的华林证券也在后来应运而生。

前方落幕,后方登场。

-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次小牛市。成立于年的南方证券在行情中推动了大盘股的上涨。作为国内首批成立的全国性券商的南方证券,曾与华夏证券(年成立)、国泰证券一起并称为三大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0亿级别。

年,南方证券承销业务排名位居全国第一,主承销股票达37家,募集资金总额亿元,各项主要业务指标均为业内第一;经纪业务亦跃居业内第三;总资产达到.20亿元,利润达到11.69亿元。

年10月,南方证券爆发大范围信用危机,委托理财客户纷纷上门索要投资本金和收益,南方证券生死悬于一线。当时,南证客户保证金存款约为80亿元,委托理财规模也约在80亿元。

年8月1日,建银投资宣布以3.5亿元接手南方证券74家营业部和投资业务。9月28日,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中投证券宣告成立。

与南证齐名的华夏证券,也深陷保底违规委托理财,挪用客户保证金57亿元之巨,被逼得采取高息揽存来归还保证金,但却导致其每年的财务成本增加3.5亿元,最终难以收拾,于年被证监会撤销业务资格。

年8月,中信证券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筹建了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受让华夏证券的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和非证券类资产。华夏证券公司名称得到保留,但成为没有任何业务的空壳公司,承接原华夏证券的债务。

而同样年成立国泰证券由建设银行发起,业务发展比较快,年合并君安后,成为当时最大的券商,年国泰君安的资产规模就已经达到了个亿。0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在那个时候,很多一线券商都多多少少受到影响,或者说是命悬一线。最终通过央行通过汇金和建银的巨额注资才勉强活下去。

这个时候倒闭的券商很多:

大鹏证券、汉唐证券、联合证券、闽发证券、天一证券、鞍山证券、新华证券、佳木斯证券、大连证券、珠海证券、富友证券、武汉证券、海南证券、云南证券、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广东证券、民安证券……

而在券商倒闭潮中,两家公司异*突起,一家是中金公司,成为券商老大,另一家为中信证券。

在中国证券市场建立后的很多年里,国内没有任何一家纯粹的投资银行,当时证券的保荐、承销等投行业务在券商经营中只占很小一块,一直到年中金公司的诞生,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投行。

年,华侨林重庚阐述了成立中外合资投资机构的重要性,而正好此时摩尔根士丹利想进入中国市场,终于在年6月,中金公司成立,王岐山成为首任董事长。而那时候的合资投行外方不能超过33%。但整体却具有了国外的影子,前期业务发展迅速。

但投行业务的发展不能支撑企业的规模,公司在经纪业务、融资融券等方面一度落后同行业对手,终于6年中金与中投证券合并。

中信证券诞生于年,王东明挂帅,前期追随中金的脚步做投行业务,发展迅速,年增资时,中信证券从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做了准备。但却遇到了熊市,终于在年成为第一家IPO上市券商公司。

也是在这一年,诸如华夏证券、南方证券等行业巨人纷纷倒下,大半券商遭遇了灭顶之灾,名不见经传的中信证券开始崛起之路,并逐渐跻身券商的第一梯队,

随后践行大项目、大网络、大平台发展战略。四大国有行的主承销商,先后收购万通、金通证券,参与华夏证券重组,与建银投资共同出资筹建中信建投证券、建投中信资管,分别受让华夏证券的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和非证券类资产。

然而人性总是相似。

5年股灾在国家救市时,王东明提供做空融资服务,获利巨大,但与国家意志违背,被立案调查。然而6年证监会刘的造访迎来转机,从此肩负起行业领头羊的重担。

自此,尘埃落定。

而中信建投证券从前面知道其实本来就是中信证券的,或者说是前身是华夏证券,后来在0年受制于一参一控(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分了出来。本质上两家还是渊源很深的。

如果将过去的证券发展总结成一张图的话,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明白历史,才能更好的看未来。

从中国证券机构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总结这么几个规律:

一是证券行业也存在龙头效应,强者越强。

二是国家是背后最强大的支撑,证券业的发展必须符合国家意志。

三是总有一时的时代潮儿,但终究是人性在短期内的杠杆释放。

好,再来看看今天发布的消息。

这样的动作说明了什么。我理解是三方面的意思。

一是打造中国级的券商航空母舰。

8年,国际投行高盛的总资产为6.4万亿,摩根士丹利为5.9万亿,中信证券仅亿,也就是小弟的节奏,随着中国对外资比例的开放,国外资本看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却不如国外那么发达。

如何解决这一资本上的困境。唯一途径就是尽快的做大做强。中信证券作为行业老大,具备天然的肩负使命的优势。参考国外的发展轨迹来看,年到年,高升就是依靠并购进行疯狂扩张的,十年间资产翻了六倍。

其实中信证券一直以来也在走并购之路,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为券商龙头,但这只是窝里斗,如何对抗国外的巨头,自然要搞点大的。而这单单靠企业的力量是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的,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在背后默许并且支持了。

二是是国内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的过程。

从近两年的资本市场风云变幻来看,确实发生了不少的事情,科创板的提出丰富了资本市场的平台,而且其发行速度也堪称迅速,目前虽然中国资本市场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总归朝着合理的方向再发展。或者说,去掉该去的,完善该完善的。进行供给侧的改革。

资本市场反应实体经济,背后是整个国家的变革。在美国咄咄逼人的外部形势下,中国只能发力创新,从一个传统的制造国到具有高科技技术的创造过转变。这需要实体经济的变化,也需要资本市场对应的变革。

三是底层是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入与输出。

金融的流通就是金钱,金钱的本质是信用。

可以看到有的国家信用就高,有的国家信用低,背后是国家实力的象征。而由于历史原因美国与美元挂钩同时勾搭上石油,本身科技、*事、经济等实力全球第一,美元仍然为全球信用值最高的货币。

反映到资本市场,资本背后代表的是实力,耳熟能详的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巨头能够成为全球性的投行机构,在早期发展过程中通过并购等方式迅速发展壮大,没有人怀疑国内中信证券的实力比摩根士丹利的实力低,或者说,如果让你选择一家作为券商投行机构服务,可能会更选择摩根士丹利。

这就是资本意识形态。

在过去的若干年,国外巨头发展迅速,建立全球的信用体系。然而面对中美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在经济和科技上的竞争,资本市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目前国内券商真正建立全球信用体系的或许可以说是没有。这种意识形态的缺失对于国内资本市场接轨国际市场是不利的。

所以,国家有动作了,一步步来,逐步建立中国的券商航母,打造世界级的券商机构。

未来,资本市场风起云涌,我们拭目以待!

这,或许是最差的时代,但也是最好的时代!文:韭菜小情绪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合并背后的故事水晶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