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天津港保税区享有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特殊政策,对外开放和创新功能优势明显。近年来,保税区笃定“制造业立市”“制造强区”战略不动摇,发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作用,落实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计划,统筹优化空港、临港、海港区域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打造民用航空、海洋经济、生物制造、氢能四条标志性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天津日报》“非凡十年”特别报道《天津港保税区打造四大标志性产业链向“4+2+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迈进》,带您走进天津港保税区——
以年空客A项目落户为标志,保税区航空产业起步发展。十几年来,保税区充分发挥“三区两港”综合优势,以吸引龙头项目为突破口,突出国际合作特色,推动航空产业快速聚集,如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
13年时间,从交付第一架A飞机,到完成第架飞机总装,以空客天津总装线为代表的空客合作项目在保税区快速发展。目前,空客天津总装线已具备总装A飞机的能力,空客天津宽体飞机完成和交付中心于年正式启用,并于年将生产能力拓展至A飞机。天津成为空客目前在欧洲以外唯一一个同时具备单通道和宽体飞机完成和交付能力的城市。
自空客项目落户以来,保税区航空产业驶上快车道,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配套项目相继落地。
──围绕大飞机产业链,保税区引进了美国古德里奇发动机短舱维修和制造、比利时索纳卡A缝翼装配、加拿大飞朗驾驶舱面板、美国PPG航空涂料、松下航电娱乐系统维护、法国道尼尔技术分包服务等项目,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优势。
──围绕航空维修,保税区加快建设航空“港湾”,聚集了庞巴迪天津、天津海特、宜捷海特公务机、海航技术、华彬航空等一批航空维修项目。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保税区以建设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为目标,推动航空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聚集天津货运航空、中外运跨境电商物流、中远海运空运、中国邮政、FedEx、UPS、TNT、顺丰、极兔等航空物流及邮政快递业龙头企业。同时,加快天津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建设,进一步丰富口岸功能,提高通关效率。
──在航空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税区大力拓展航空服务业,发展航空运营、航空培训、航空贸易、航空租赁、航空会展、航空地面服务等领域。依托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天津航空先后在西安、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8个城市建立分公司和基地,通航城市达到99座。保税区聚集了天津航空、奥凯航空、中国联合航空、飞安模拟训练中心、海航飞翔俱乐部、渤海租赁、尊捷地面服务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航空服务企业。
──保税区还与航空工业集团在直升机研发、制造中摩擦出绚烂的火花。双方合作建设直升机研发、生产、维修、交付、服务于一体的直升机产业基地,相继引入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哈飞天津研发中心、中航锦江直升机维修基地等一批直升机产业链生产和配套项目。
截至目前,保税区已形成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和航空物流四大航空产业集群,涵盖研发设计、飞机总装、部附件制造、零部件生产、飞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培训、飞机租赁等领域的近个航空项目,从业人数超过1.5万人,航空全产业链日益完善。
“十四五”期间,保税区将着力建设空客亚洲中心、中国航空产业发展新高地和中国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成为我国航空产业国际合作聚集区和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航空产业基地。
作为中国第二个、北方首个保税区,保税区因港而生、依港而兴。
近年来,保税区以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依托临港区域得天独厚的码头岸线条件和优越的营商环境,持续引育海洋装备和海水淡化装备高端配套项目,积极突破“卡脖子”技术,努力打造国家级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海水淡化装备研发生产基地,激活“蓝色”引擎。保税区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为我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承载区。
在海洋经济产业链中,海洋油气装备、高技术船舶、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等都是海洋经济产业重要链条。经过多年发展,保税区逐渐形成了以海油工程、博迈科为龙头,以太重滨海、中海油特种装备、华威技术检测为支撑配套的海洋油气装备产业集群。在高技术船舶产业领域,保税区坐拥大船天津等船舶制造巨企,吸引精艺特新等船舶补链企业落地发展,并集聚了海盛昊海洋工程等船舶配套企业,船舶制造基础雄厚。海水淡化产业链条也日渐完善。
为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握海洋强国战略导向,年,保税区规划打造海洋装备产业主题园区。目前,该产业园已形成海洋油气装备产业为主导、高技术船舶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连续两年产业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0%。
截至目前,保税区海洋经济产业重点项目达19个,投资总额累计达.5亿元;到年,海洋经济产业链营业收入将达1亿元,产业规模或将达到亿元。
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业被称为全球制造业的新风口。保税区将生物制造产业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四大产业”之一,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构建“实验室-产品-市场”的创新链条,初步形成创新人才荟萃、创新主体集聚、创新生态完善、创新成果迸发的生物制造产业体系。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是保税区生物制造产业标志性研发机构。最近,该所研究员蔡韬和团队成员正在进行“人工合成淀粉”的后续研究。去年9月,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的科学家们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为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生产的工业车间制造“打开了一扇窗”。
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相邻不远的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工地现场,是一片火热建设景象,1余名工人紧张忙碌着最后的建设收尾工作。不久之后,这里也将成为一片生物研发与创新的热土。
今年以来,保税区全力推进生物制造谷建设,实施“平台沃土”计划。作为生物制造谷两大载体平台类项目之一,生物制造产业园项目已于近日主体建成封顶。
目前,保税区已初步形成创新人才荟萃、创新主体集聚、创新生态完善、创新成果迸发的生物制造产业体系,集聚了GE医疗、瑞普生物、正天医疗、纳通防护、华鸿科技、华大基因等一批生物制造产业重点企业。
随着碳中和、能源转型逐渐成为全球共识,氢能产业正在成为全球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保税区持续发力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获得国家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成员资质,打造天津市氢能示范产业园,并代表滨海新区加入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总投资10.09亿元的天津市氢能示范产业园,位于保税区临港区域,主要建设氢能产业技术孵化平台、氢能产业生产装备平台、氢能物流园等。截至目前,产业园吸引了新氢动力、氢璞创能、杭叉集团等国内优秀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企业落户,汇聚了能源资源、示范场景及前沿科技等领域的一大批重点企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去年以来,保税区全力推动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成功取得氢能车辆平均行驶里程城市群第一,单车平均2万公里;氢气年产能京津冀区域第一,达吨;加氢网点数量第一,建成6座;氢能叉车推广量第一,达台;氢能场景市场化程度第一,推广氢能商用车占比%等“五个第一”的丰硕成果。
下一步,保税区将瞄准建设氢能产业“专精特新”集群,着力构建新型氢能产业矩阵,实现产业链良性循环和创新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氢能保供中心,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打造全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
日前,保税区围绕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制定并发布了《天津港保税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年)》,进一步明确要加快构建“4+2+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除重点打造以上四条标志性产业链外,保税区加快培育壮大智能科技和高端装备两条优势产业链,聚焦信创、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产业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品,不断向产业前沿和高端领域迈进。同时,巩固提升快速消费品、新材料、金属制品三大支柱产业链,牢牢稳住制造业基本盘,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力争到年,保税区工业总产值超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占比达到32%以上,实现制造业质的稳定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将保税区打造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引领区。
新时代新征程。这片走过“三十而立”的开发开放热土,正在以革新之志进行“二次创业”。保税区将系统实施开放能级跃升、科技创新强化、新动能引育、空间布局优化、综合环境提升五大工程,打造新时代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来源:津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