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艺文套装温润暖光图oyeap0bg [复制链接]

1#
儿童白癜风发病症状

“艺市”那点事儿


盛极而衰,经过一轮资本洗礼,当代艺术市场元气大伤,只留下了一群荷包丰厚的投机客,一堆流水线上生产的 艺术品 ,以及一连串对行业道德规范的拷问。 2008年,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3号》以4740万港元落槌。未满一岁,200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 当代亚洲艺术 专场上,他的 失忆与记忆系列 之《无题》,拍出了480万港元的 零头价 。从股市这艘 海盗船 上逃生的投资者,又坐了一把 艺市 的 云霄飞车 。 八五新潮后,中国当代艺术从无到有,由起到落,经历了一个 市场化 的轮回,或如某些人所言将 触底反弹 。25年,未必见证当代艺术的成熟,却必然见证资本搅乱艺术市场。 从无到有 80年代末,一个西方人想要通过艺术了解中国,那么他大概有两种选择:几百年前的古董书画, 文革 时期的大字报和油画。 人们不知道当下的中国是什么样子,而这个国家经济发展非常快,他们渴望了解它。 一手创办上海第一家海外画廊香格纳,劳伦斯可以算最早混迹这个圈子的人,而他初来中国时,所谓 画廊 就是美院门口挂着几幅写实派作品的小店,这几乎是艺术家与外界唯一的沟通方式。 艺术总是先于 艺术市场 。 这里已经开始有了艺术家,他们有10年甚至20年的经历。 90年代初,一批*治波普的作品开始流入香港的画廊。王广义的 大批判 、方力钧的 光头 、岳敏君的 傻笑 ,让西方人嗅到了一丝时代的变化。而和工农兵搅在一起的 可口可乐 ,让老外意识到:原来中国也有活生生的资本主义景观。他们开始疯狂地追逐 三陪女 、 洗浴中心 和 麦当劳 。于是画家们开始琢磨,当代艺术是很能卖钱的。 当然,内地理解的 能卖钱 毕竟只是管中窥豹。余友涵1993年便去了威尼斯双年展,他的作品当时在香港售价两万美元,在上海售两千人民币却没人光顾。当时,内地人不会花两千人民币的高价来收藏一幅 看不懂 、跟实物相去甚远的作品,而在香港花两千美元收藏的国外买家也担心在大陆花两千人民币买的是赝品。 当时,劳伦斯已在复旦修完中文,在香港 万玉堂 画廊谋了份差事。他是一个 老外 ,又是一个 中国通 ,瞄准了这里头有 市场 。1994年,他重回上海,创办了香格纳。 那时,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瑞士小伙子骑着 老坦克 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用娴熟的中文向路人打听某个艺术家的住址。而要让被国外画商忽悠惨了的艺术家相信自己不是骗子,放心把作品拿出来,劳伦斯必须有个落脚之处。于是,第一家香格纳诞生在波特曼酒店的走廊里。瑞士籍的酒店总经理发觉劳伦斯的艺术品很有意思,又欣赏这个年轻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就把酒店闲置的走廊借给他,当然,他也知道劳伦斯是付不起昂贵的租金的。据说香格纳的 走廊画展 最大规模也就是在仅有的两面墙上挂上的10幅画而已。 当年在波特曼买过艺术品的人一定暗爽,价钱就跟捡的一样。周铁海、薛松作品一百美元,而现在是几万美元;曾梵志作品两千美元,现在亦几成天价。 香格纳卖出的第一幅作品是丁乙的,卖了几个月,只卖了几百美元。 现在丁乙的画可以卖到1.2万美元,但是在很长时间还是只卖到五六千美元。 开始时买中国艺术的人,圈子很小。买家都是领事馆的人,或是从国外回来的中国人。慢慢圈子变大了,一些原本觉得自己和中国没有关系的人也开始买了,中国人自己也开始注重自己国家的艺术,愿意玩这个。 劳伦斯感觉到,2004年以后,这个圈子迅速膨胀起来,但充斥进来的不全是 艺粉 。 有些客人站在丁乙的画前,却问我有没有丁乙的作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