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919已有1200多架订单,未来年产量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的费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58.html

国产大客机C已经在东航服役,即将在今年春季投入运营,按照各航空公司调整航班执飞机型的规律,现在应该已经加入冬春新航季的计划了。而C的成功超过了很多人的认知,比如小编以前说它的年产量将达到架,很多人根本不相信,现在,根据澎湃新闻等媒体的报道,白纸黑字写了“C规划未来五年,年产能计划到达架”。

大家之所以不敢相信C的年产量能达到架,主要还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航空工业的薄弱,特别是民用大客机几乎为零,对现代民用航空工业的产能没有概念。再加上支线客机ARJ21从年6月28日投入运营,到年10月份的总产量,也不过才刚刚超过50架,如今时间已超过6年半,才刚刚迈过架的门槛,面对“年产架”这个数字,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但实际上,即使是年产架,也不过只是接近波音年产能的1/3,要知道,年上半年,波音MAX产量最新设定为每月37架,一年也就是架。这还只是系列的其中一个型号,整个波音系列,总共有十四个型号,目前已经生产了约10架。

除此之外,它还有架波音、架波音、架波音、架波音、架波音、架波音、架波音、架波音和近千架波音,甚至还包括KC-46A等军用加油机。而我们吃瓜群众对客机产能的观念,可能还停留在波音、的年代,大概是60年前吧。

当然,说C年产架,并非现在,而是未来五年内,毕竟一款刚刚研制成功的大客机,还有一个成熟和产能爬坡的过程,五年内也就是国产发动机长江0A刚好成熟大批量换装的时候,到时候制约C产能的主要瓶颈也就没有了。

实际上,早在年9月11日,C首批架量产机的机身后段复合物料零件,就已经开始生产了。而在年12月28日,首批架量产机的机头雷达罩部件甚至已经下线了。当然,这个首批架应该不是一年的产量,估计是四年,通过四年的爬坡,最终在第五年达到年产架的“小目标”。

而目前除了上海浦东的总装基地之外,还有不少城市正在争夺C第二生产基地,比如江西南昌的航空工业城、山东济南和东营等,有第二生产基地,说明未来C的生产规模肯定小不了,将来说不定还有第三生产基地。而沈飞、陕飞、成飞、哈飞、贵飞、洪都、景德镇昌飞等企业,也都是C的配套供应商。

可能有人问了,年产架,C有那么多的订单吗?还真有,此前C的32个国内和国际客户,共贡献了架订单。而去年珠海航展的时候,又增加了架左右的订单,即便某些客户有变动,但现在的总订单数量仍有多架,即使按照年产架的规模来全速生产,也需要8年时间,实际上是10年以上的产量。

C这个级别的客机,正是未来国内外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机型,波音MAX截止年10月31日的订单数量,就有架,空客ANEO同期的订单数据也有架,加上ANEO、ANEO,订单量更是高达架。而我国国内的民航市场,未来10年内将需要增加约架客机,其中大部分都是C这个级别的,目前多架的订单,真只是一个“小目标”,即使与波音MAX、ANEO三分市场,也足够了。总而言之,看C的格局要大。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C顺利投入运营、发动机不被卡脖子、长江0A研制成功。目前C顺利交付只是一个开始,后面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加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